您好,欢迎来到本站!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图片动画
您现在所在位置:文章模块 -> 商界精英
郭广昌: 从寒门少年到上海首富
日期:11-07-26 点击:1298 来源:世界经理人 作者:
与宋濂相同,东阳的书生从古至今都在秉行着苦读的历史准绳,他们像苦行僧一般,冒着严寒四处求学,哪怕受冷挨饿也在所不惜。回想起来,郭广昌也是典型的东阳书生。

 与宋濂相同,东阳的书生从古至今都在秉行着苦读的历史准绳,他们像苦行僧一般,冒着严寒四处求学,哪怕受冷挨饿也在所不惜。回想起来,郭广昌也是典型的东阳书生。

    十载寒冬,十载冰霜,一朝阳春自不知。今天的横店已经成了远近闻名的影视基地,大街小巷随处都能见到欢迎影星的横幅,湿漉漉的空气里还飘着金华酥饼的干菜香,淅淅沥沥的春雨中,影视城的秦皇宫、度假村、清明上河图都笼罩在一片朦胧之中。这个渐渐被世人瞩目的江南小镇因为影视而成名。现在,横店又迎来了“本土制造”的一位明星——横店寒门学子郭广昌一跃成为上海滩上一富豪的传奇,又为这个名镇罩上了一轮耀眼的光芒。

    小时候的郭广昌,用家徒四壁来形容一点都不夸张。穷人的孩子早当家,小小的郭广昌很懂事,看到家境贫寒,他没有一点怨言,反而把为父母分忧当成自己的责任,看到父亲外出打工他就早早起床,为父亲把行李准备好。父亲不在的时候,他就对母亲说,我现在是家里的男人,有什么事我扛着。母亲听着他稚嫩的声音,为这个孩子的早熟感到欣慰,同时也有点无奈。

    可能是因为对生活的思考用情太专,以致在人际交往中,郭广昌给人的感觉总是捉襟见肘。这种习惯在他做企业时也有所体现,员工大会上,郭广昌很少发言,就算发言也总是言简意赅,把该说的说完,一句闲话都没有。反而是身边的梁信军充当着上下打点的角色,有什么事情总是他把局面打开,郭广昌负责幕后指挥。

    然而,郭广昌是平和的,旁人印象中的他是个非常容易相处的人,如果请他帮忙,他总是很热心。早在广信创业的时候,有个高中同学来上海找工作,郭广昌就帮这位同学联系工作、安排住宿,对待同学就跟对待家人一样,而他们在高中时代也只是见面点头的交情。郭广昌从小就喜欢用心去关照身边的一切。初中时,他读了海德格尔的《存在与时间》,从此便更加着迷哲学这回事。中学时令他最为自豪的是作文课上老师总是请他讲解文章中引用的哲学理论,此时的郭广昌认为自己将来最理想的职业是成为一名哲学家或社会学家。

    当时学校有一个小小的图书室,虽然藏书不多,但是有很多记载浙商历史和打拼经历的史料,郭广昌幸运地接触到了这些书籍,往往在图书室一泡就是几个小时。喜欢哲学的郭广昌对这些商业传奇也非常感兴趣,对浙商的故事更是熟记于心。这是他第一次沉迷于思索之外的事情,也许,正是这些书使他种下了对商战智慧的热爱。

    秋天的东阳火车站,落叶飘洒,景色迷人,从这里出发沿公路驱车20分钟就到了横店城区。天空中清冽的暮霭令人感受到些许凉意,远处的山脉绵延不绝,将名镇横店围绕在环抱中,勾勒出横店湖光山色的动人天地。

    成名后的郭广昌和这里并未失去联系。生于此、长于此的郭广昌,身上流淌着浙江商人的血液:睿智、朴实而坚定,做事低调,做人务实。这个长着一张瘦长面孔的年轻富豪,常常把家乡的土壤挂在嘴边,是浙商的优良传统使他从一坠地便拥有了先天的商业智慧。也许是财富的光环太耀眼了,2005年,随着复星在香港整体上市,胡润和福布斯不约而同地把“上海首富”的招牌交到了郭广昌手中。由此,这个年富力强的复星掌门人与廊檐巍峨的影视基地一起,成了横店的活广告。

    20多年前的郭广昌,其貌不扬,学习成绩也普通的不能再普通,入学时在班里的排名只居于班级中游,当年的同学们怎么也无法把“首富”的名号和郭广昌挂起钩来。

后劲十足的郭广昌在升入高二之后,惊人的韧性和猛烈的上升势头让人不禁把今天复星的节节攀升归功于此,至于他缘何突然间在学习上刻苦奋发的原因,人们有诸多猜测。郭广昌从没向人透露过中学往事,尽管他毫不掩饰出身贫寒,但对于中学的制胜法宝却避而不宣。
    高考如期而至,在此前的模拟考试中,他最好的一次成绩也仅是班级第五。很多同学从考场出来之后愁容满面,郭广昌没有过多的兴高采烈,但沉稳的面容中满是镇定和坚忍的神色。沉默不语的郭广昌在考场上心无旁骛,所有心思都集中在考卷上。如同上天注定般,问题都迎刃而解,甚至有好几道选择题完全是凭着感觉走而根本未经计算,事后竟然是正确答案。一个月后,郭广昌以破纪录的高分被复旦大学录取。复旦是郭广昌理想中的大学,他在很小的时候就深深向往这所黄浦江边的名校了。

    郭广昌的人生第一课,来自于父亲曾经的苦难。

    人多地少的东阳很早就以建筑大军为尤,郭广昌的父亲就是当时横店集体工程队中的一名建筑工人,经常随大队人马去外地务工。这天,工程队接到一个爆破任务,时间紧迫,但这时雷管却不够了,剩下的都是一些被搁置已久的旧雷管。大家都觉得有风险,但这个任务对于建筑队非常重要,因为还牵涉到后期的合作,如果放弃任务,一笔可观的收入就泡汤了。

    谁来负责完成?工人们面面相觑,大家都不富有,但为了挣钱把命搭上不是明智之举,而且再缺钱,也还没到揭不开锅的地步。这时候,一个人站了出来,此人正是郭广昌的父亲。他仔细地看了看那堆旧雷管,然后小心地挑出了几根比较新的,翻来覆去地观察了好一会儿,他决定去完成爆破。

    身边的老乡拉了他一把,劝他放弃,想想家里的孩子。他拍了拍对方的手,叫他们放心,这些雷管虽然旧,但还能用,没事的。提到家里的孩子,老乡们不知道,老郭就是因为想让孩子过得更好,才作出这个决定的。

    第一个雷管被安置好成功引爆了,第二个也没出什么岔子,大家悬着的心慢慢地放了下来。到最后一个的时候,等了半天都没动静,老郭看了看情况,估计是刚才那根生锈的雷管炸药和导火线连不到一起了。他跟大家说了说,然后自己去查探故障。

    果然不出所料,生锈的雷管阻塞了导火线,他正想办法,这时候炸药起了作用,他来不及跑远,“轰”的一声闷响,老郭应声倒地。大家赶快跑上前去,把他从石堆中拉出来,送到医院。幸运的是,炸药并没有完全爆炸,老郭只炸伤了右手,却再也不能去建筑工地揽活了。后来,他被安排到村里一个集体企业当门卫,每月领取不到20块的工资。

    当时的横店远没有今天这么热闹,横店人的日子都非常清苦。郭母跟郭广昌说的话是当时人们普遍的想法,农民的孩子想离开农村,只有两条路:要么读书,要么去做建筑工人。家境清寒的郭广昌选择了读书,家人在这个问题上也达成了共识。

    明朝学士宋濂在自述青年时代求学的困难和刻苦学习经历的名篇《送东阳马生序》中这样写道:“当余之从师也,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皲裂而不知。”

    东阳多山,人多地少,平均到每个人头上的土地不到一亩。

郭广昌回忆起小时候说,东阳村民的生活,在改革开放以前,真的非常苦。人们充饥的食物主要是玉米(资讯,行情)、山药等杂粮,田里种出来的水稻是上等良品,平时根本吃不到,就算逢年过节也只能适量地少吃一点。
    读高中时,学校离家20多公里,郭广昌每餐的菜就是自带的霉干菜。他说,吃霉干菜可称为东阳读书人的一个传统,久而久之被当地人称做“博士菜”。东阳在当地也被称做“博士市”,因为这里出了很多博士,很多农民出身的博士,就是靠这价廉又易保存的霉干菜维持读书生涯的。

    有一回,郭广昌的霉干菜不知道被谁吃的一点都不剩了,他没有过问。同学们过得都很清贫,有的人真是穷得穿不起鞋,还要坚持上学,大家都抱着同一个梦想在奋斗。郭广昌看在眼里,心想一罐小小的霉干菜又算得了什么呢?但郭广昌的肚子不答应了,饥肠辘辘的他就生生地扛了两天,好不容易到了周末,放学之后他急匆匆地往家赶。一回到家,抱起菜罐,夹了一碗就吃了起来。现在想起来,那是他吃霉干菜吃得最香的一次。

    分得清轻重,看得明是非,这是郭广昌为人处世的一个特点。俗话说,三岁看老,从上学时就深明大义的郭广昌在以后的商海中打拼,恪守着有所为、有所不为的古训,有些无足轻重的利益舍了也就舍了,没什么大不了,而对得起良心始终是他从商和做人的一个原则。

    1985年,郭广昌考入复旦大学哲学系,带着做一个哲学家的梦想走进大学校园,可算是圆了自己的大学梦。20世纪80年代,恰逢中国思想界异常活跃、思想流派百花齐放的时期,很多人认为中国出现问题,那一定是上层建筑——社会哲学上出了问题。政治、经济体制改革遇到了难题,越发激起了人们对哲学思考的兴趣。

    当时的郭广昌真可谓是春风得意、如鱼得水。高中三年,他不仅在学习成绩上高歌猛进,对哲学和商业智慧也有了自己独到的见解,加上一直培养起来的对思考的热爱,他开始在复旦哲学系崭露头角。

    回想自己的少年时代,父母和姐姐为自己付出了这么多,郭广昌都深深烙在心里。1993年,事业起步不久的郭广昌有能力让父母过上好点的生活了,他在横店买了块地皮,建起一栋5层高的楼房,当了半辈子泥水匠的郭父,年轻时四处替人建房,这次终于住进了儿子为自己建的楼房。

    苦难让郭广昌决心帮助更多人免受苦难,也更懂得感恩。2001年,东阳中学迎来了校庆,母校给郭广昌发了请帖。不巧的是,此时的郭广昌事务缠身,苦于分身无术,但他从个人账户中拿出了10万元,在东阳中学设立一项奖学金,用于鼓励家境贫寒但刻苦学习的后辈们。

最新评论 该新闻无评论
发表我的评论

用户名:

评 论:

验证码:

  • 新疆商务厅为网商建立沟通之家 免费帮企业发展
  • IT龙门阵实录:创投专场之经纬中国万浩基
图片动画